投身演藝界逾四十載的駱Sir──駱應鈞,入行以來演活過無數角色,是一位在香港眾所周知的實力派演員。卸下古今貧富正邪角色的他,為人實事求是,飲食方面亦貫徹實而不華作風……全因他是「惜食」之人。
攝影:Stephen Chan@apstudiohk.com / V仔
撰文:見習校對
場地:創動力媒體
嗚謝:甄子程Leslie
做人有衣食──這句話於上世紀的香港非常流行,亦是當時許多人都明白的道理;但時至今日,這番話卻需要投放資源去推廣,或許由於時代、環境變遷而令人對飲食產生不同態度所致,就以駱Sir為例,他的飲食世界亦曾歷過不同的轉變──由小時候的無肉無飯不歡,之後奉行食肉減肥法(即阿特金斯健康飲食法──Atkins Diet)十數載,近年則改為多菜少肉,相信亦是隨著時代或年齡而改變對飲食的需求,然而,不浪費食物的心態卻至今未變。
惜 食 剩 食 各 有 道 理
「我在飲食方面絕非『識食』之人,當然也懂得分辨好吃與否,但不會揀擇,就算遇到難食的,別人可能吃一口就放下,但我會全數吃掉,目的是不浪費。」雖然駱Sir「惜食」,但對於時下的「剩食」風氣,卻別有一番見解。
「在我年紀還小的年代,香港人普遍生活不及如今富裕,食物選擇亦不多,當時在許多人眼中,每一粒白飯都好矜貴;現在生活環境升級了,自然令人吃得更豪爽,就是吃剩亦不會勉強繼續,試過有一次與同事食飯,為了不想浪費食物,於是我不停吃,其中有一位同事出言相勸:『其實不必吃得太盡。』他所說的亦自有一番道理,例如有許多家庭主婦,就是因為不想浪費食物,於是,每餐也將剩下的食物吃掉,所以越來越胖;又或者再上一輩的人,就是過期變味的食物也不捨得丟棄,變壞亦照吃可也,兩種情況同樣對身體有負面影響,最後反而得不償失。就如許多事情一樣,無論『惜食』與『別吃太盡』也難分對錯,只在於觀點與角度而已。」其實飲食取其平衡才是正道,就算「惜食」,都要量力而為。
說到量力而為,駱Sir的「食力」確實不容忽視。
食 力 強 勁 著 重 飽 肚
「如果不控制的話,我的食量可以好驚人,試過有次到朋友家中作客,我將人家整個飯煲的飯吃得一乾二淨,之後我再到訪,便有兩大煲飯招呼我!因為當時年輕活躍,消耗多但只食正餐,所以對白飯需求非常大,以前外出吃飯都要『加底』(多飯),當時一碟飯才不過是八毫子起跳,多付兩角就可以『加底』,但現在的人都是『扣底』(少飯)不『加底』了。」直至駱Sir後來與太太改行食肉減肥法(即阿特金斯健康飲食法──Atkins Diet),才開始減少餐餐「有米落肚」的習慣,但亦非完全戒絕澱粉質食物。
「其實當時與太太只在晚餐不吃澱粉質食物,而且偏向多肉少菜,其他正餐會食麵、飯,但如果晚上開工的話,飯盒都會照食,亦不想麻煩別人另作安排。」性格隨和的他,在飲食方面亦是「順得人」,所以,身邊的人與他用餐,該是一件頗舒服的事情,而身為一家之「煮」的太太,就更是最受惠的一個。
「我不懂煮,下廚的工作就交給太太負責,但每天最多只會煮一餐,因為家庭主婦日常處理家頭細務已經好辛苦,煮一餐既要買食材,買回來又洗又切,之後更要對著爐火烹調,好辛苦的!所以,我覺得太太煮每一道菜都好好味,我唯一要求大碟飽肚,不必花巧,亦不用煮幾道菜式。」不過,駱Sir的飲食習慣也有令人尷尬之時。
「有時同事在片場『萬歲』(宴請全場工作人員),但我從小到大都不吃零食只吃正餐,所以,有時同事專程買新鮮蛋撻到片場請大家吃,但我卻免為其難才吃一個,像是不給同事面子似的。」外人不明白駱Sir為人,適應不來是合情合理,不過,就連父母也試過吃不消的滋味。
「以前家住牛池灣坪石附近山邊,一家人甚少外出用餐,但假期的話,父母也愛到附近茶樓飲早茶,不過,我總覺得茶樓點心吃不飽,再加上小朋友坐不定嘛,每次都要花許多時間,所以我盡量不出席,他們也漸漸覺得沒趣。」當時的他,寧可選擇到附近士多買三文治「醫肚」,亦不願跟父母上茶樓。
「當時,我家附近有個英國空軍宿舍,軍人會將一些罐頭拿到士多變賣,士多便會用罐頭做三文治,例如鹹牛肉再加芝士,一份不過是三毫子而已。」駱Sir笑言自己食量大,一份確實不夠飽,不過,對比飲茶,反而更加食得自在。
南 北 菜 式 皆 可 接 受
話題帶到駱Sir的小時候,筆者非常好奇,究竟昔日香港一般家庭除了「惜食」之外,還有甚麼其他與現在不同的飲食文化?且讓駱Sir娓娓道來:「據我知道,以前許多香港家庭於食飯時有許多規矩,例如在家中食飯必定要懂得正宗拿筷子的技巧,拿得不好的話,輕則被罵,重則立即被打,但我爸爸是一個和藹好脾氣的人,一家人吃飯並沒有定下甚麼規矩,所以,我拿筷子的手勢到現在亦不正宗,哈哈!當時的人大多數偏向不浪費食物之餘,一家人吃飯也不會『爭食』,例如吃雞吃魚都好,大家不會爭食個別部份,並非大人教路,只是好自然就會懂得遷就,我認識好幾個同年代的朋友,家中也是這樣的,或者是當時的風氣如此吧!」
究竟是否因為兒時的生長環境,造就了駱Sir對飲食的態度,他自己亦說不上來,然而,有一樣可以肯定的,是當年的點滴飲食回憶,令到他對口味的接受更加隨和。
「小時候,家中有一位馬姐(傭人)兼顧煮飯工作,她煮的都是傳統廣東菜,不過,我媽媽是安徽人,每次她的同鄉到訪,就會親自下廚烹調安徽菜,因此,我自小習慣了廣東菜和外省菜的口味,所以,我回國內工作的時候,在飲食方面比較『著數』,許多演員因為吃不慣外省菜,要特別帶食物上去,但我卻無此必要,好像之前到橫店工作,可以隨意走進橫街窄巷的小店用餐,試過在其中一家當地小店裡面,竟然吃到一股像是媽媽烹調的味道,於是好奇探問一下,原來小店的廚師正是安徽人,所以感覺好深刻。」自小由廣東菜與安徽菜陪伴成長的駱Sir,就算到外地工作,也不會因為口味而生出思鄉的情緒,然而,每次於外地工作回港,駱Sir例必來一碗「腩麵」安慰自己。
「我記得第一次北上工作回來,我乘坐早上七點左右的航班,十點幾回到香港立即返家放下行李,等麵店十一點開門就衝入去食牛腩麵!哈哈哈!其實國內都有許多廣東菜食,但我上去又不一定要食,反而回到香港就會想第一時間吃牛腩麵啦!」曾經深得駱Sir歡心的牛腩麵,近年已因為飲食習慣改變而少吃了,仍然不變的,是一份「惜食」的堅持。
後記──絕不沉悶的訪問
得悉網上節目《子程扮熟》訪問駱Sir駱應鈞,立即拜託主持人甄子程幫忙邀約飲食專訪,駱Sir亦爽快地一口答應。
終於,期待的日子到了,駱Sir很隨和,但亦隨即老實表明自己並非「識食」之人,因而替筆者擔心訪問內容令人感到沉悶。訪問完成之後,駱Sir笑問筆者:「是不是好悶呢?」當時,筆者搖頭表示一點亦不覺沉悶。
實話實說,駱Sir講飲食的確不會讓人感到「色香味美」,然而,他的訪問卻充滿著「昔日香港」的味道。非常榮幸得到這次訪問的機會,讓筆者可以用文字將這些珍貴的飲食文化記錄下來。
駱Sir,多謝您!
搜食狂人呼籲:本文由人情味角度出發,與大家分享受訪者的飲食回憶及感覺,內容純屬個人主觀。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意見,歡迎到《搜食狂人》的Facebook粉絲專頁(網址:www.facebook.com/fooddiscuss.fans)留言。
攝影:Stephen Chan@apstudiohk.com / V仔
撰文:見習校對
場地:創動力媒體
嗚謝:甄子程Leslie
做人有衣食──這句話於上世紀的香港非常流行,亦是當時許多人都明白的道理;但時至今日,這番話卻需要投放資源去推廣,或許由於時代、環境變遷而令人對飲食產生不同態度所致,就以駱Sir為例,他的飲食世界亦曾歷過不同的轉變──由小時候的無肉無飯不歡,之後奉行食肉減肥法(即阿特金斯健康飲食法──Atkins Diet)十數載,近年則改為多菜少肉,相信亦是隨著時代或年齡而改變對飲食的需求,然而,不浪費食物的心態卻至今未變。
惜 食 剩 食 各 有 道 理
「我在飲食方面絕非『識食』之人,當然也懂得分辨好吃與否,但不會揀擇,就算遇到難食的,別人可能吃一口就放下,但我會全數吃掉,目的是不浪費。」雖然駱Sir「惜食」,但對於時下的「剩食」風氣,卻別有一番見解。
駱Sir直言對「美食」二字完全不理解,絕非「識食」之人,飽肚和珍惜食物是他的飲食宗旨。 |
「在我年紀還小的年代,香港人普遍生活不及如今富裕,食物選擇亦不多,當時在許多人眼中,每一粒白飯都好矜貴;現在生活環境升級了,自然令人吃得更豪爽,就是吃剩亦不會勉強繼續,試過有一次與同事食飯,為了不想浪費食物,於是我不停吃,其中有一位同事出言相勸:『其實不必吃得太盡。』他所說的亦自有一番道理,例如有許多家庭主婦,就是因為不想浪費食物,於是,每餐也將剩下的食物吃掉,所以越來越胖;又或者再上一輩的人,就是過期變味的食物也不捨得丟棄,變壞亦照吃可也,兩種情況同樣對身體有負面影響,最後反而得不償失。就如許多事情一樣,無論『惜食』與『別吃太盡』也難分對錯,只在於觀點與角度而已。」其實飲食取其平衡才是正道,就算「惜食」,都要量力而為。
說到量力而為,駱Sir的「食力」確實不容忽視。
食 力 強 勁 著 重 飽 肚
「如果不控制的話,我的食量可以好驚人,試過有次到朋友家中作客,我將人家整個飯煲的飯吃得一乾二淨,之後我再到訪,便有兩大煲飯招呼我!因為當時年輕活躍,消耗多但只食正餐,所以對白飯需求非常大,以前外出吃飯都要『加底』(多飯),當時一碟飯才不過是八毫子起跳,多付兩角就可以『加底』,但現在的人都是『扣底』(少飯)不『加底』了。」直至駱Sir後來與太太改行食肉減肥法(即阿特金斯健康飲食法──Atkins Diet),才開始減少餐餐「有米落肚」的習慣,但亦非完全戒絕澱粉質食物。
駱Sir熱愛運動,現時每日至少散步四十分鐘及進行伸展運動,再加上每日除了正餐之外不吃零食雜糧,難怪能夠一直以最佳狀態示人。 |
「其實當時與太太只在晚餐不吃澱粉質食物,而且偏向多肉少菜,其他正餐會食麵、飯,但如果晚上開工的話,飯盒都會照食,亦不想麻煩別人另作安排。」性格隨和的他,在飲食方面亦是「順得人」,所以,身邊的人與他用餐,該是一件頗舒服的事情,而身為一家之「煮」的太太,就更是最受惠的一個。
「我不懂煮,下廚的工作就交給太太負責,但每天最多只會煮一餐,因為家庭主婦日常處理家頭細務已經好辛苦,煮一餐既要買食材,買回來又洗又切,之後更要對著爐火烹調,好辛苦的!所以,我覺得太太煮每一道菜都好好味,我唯一要求大碟飽肚,不必花巧,亦不用煮幾道菜式。」不過,駱Sir的飲食習慣也有令人尷尬之時。
除了不嗜零食之外,原來野味都是駱Sir拒絕「進口」的食物,他解釋:「根本不必吃野味,我覺得現在的食物選擇已經夠多了。」言簡意賅。(攝影:V仔) |
「有時同事在片場『萬歲』(宴請全場工作人員),但我從小到大都不吃零食只吃正餐,所以,有時同事專程買新鮮蛋撻到片場請大家吃,但我卻免為其難才吃一個,像是不給同事面子似的。」外人不明白駱Sir為人,適應不來是合情合理,不過,就連父母也試過吃不消的滋味。
「以前家住牛池灣坪石附近山邊,一家人甚少外出用餐,但假期的話,父母也愛到附近茶樓飲早茶,不過,我總覺得茶樓點心吃不飽,再加上小朋友坐不定嘛,每次都要花許多時間,所以我盡量不出席,他們也漸漸覺得沒趣。」當時的他,寧可選擇到附近士多買三文治「醫肚」,亦不願跟父母上茶樓。
「當時,我家附近有個英國空軍宿舍,軍人會將一些罐頭拿到士多變賣,士多便會用罐頭做三文治,例如鹹牛肉再加芝士,一份不過是三毫子而已。」駱Sir笑言自己食量大,一份確實不夠飽,不過,對比飲茶,反而更加食得自在。
現時習慣每日早餐飲一杯熱奶茶的駱Sir,原來以前可以一日之內飲七、八凍檸檬茶:「夏天開工好熱,會飲凍檸茶解渴降溫,甚至有時飲完兩杯都覺得不夠,所以一定要求多冰。」(攝影:V仔) |
南 北 菜 式 皆 可 接 受
話題帶到駱Sir的小時候,筆者非常好奇,究竟昔日香港一般家庭除了「惜食」之外,還有甚麼其他與現在不同的飲食文化?且讓駱Sir娓娓道來:「據我知道,以前許多香港家庭於食飯時有許多規矩,例如在家中食飯必定要懂得正宗拿筷子的技巧,拿得不好的話,輕則被罵,重則立即被打,但我爸爸是一個和藹好脾氣的人,一家人吃飯並沒有定下甚麼規矩,所以,我拿筷子的手勢到現在亦不正宗,哈哈!當時的人大多數偏向不浪費食物之餘,一家人吃飯也不會『爭食』,例如吃雞吃魚都好,大家不會爭食個別部份,並非大人教路,只是好自然就會懂得遷就,我認識好幾個同年代的朋友,家中也是這樣的,或者是當時的風氣如此吧!」
究竟是否因為兒時的生長環境,造就了駱Sir對飲食的態度,他自己亦說不上來,然而,有一樣可以肯定的,是當年的點滴飲食回憶,令到他對口味的接受更加隨和。
據駱Sir透露,童年家庭環境雖然一般,但亦聘請了一位馬姐(傭人),他補充:「以前請一個馬姐包食包住但月薪平,所以,如果大家看粵語長片時,見到戲中的家庭明明說沒錢交租,但竟然有工人,並非荒謬,其實真有其事。」(攝影:V仔) |
「小時候,家中有一位馬姐(傭人)兼顧煮飯工作,她煮的都是傳統廣東菜,不過,我媽媽是安徽人,每次她的同鄉到訪,就會親自下廚烹調安徽菜,因此,我自小習慣了廣東菜和外省菜的口味,所以,我回國內工作的時候,在飲食方面比較『著數』,許多演員因為吃不慣外省菜,要特別帶食物上去,但我卻無此必要,好像之前到橫店工作,可以隨意走進橫街窄巷的小店用餐,試過在其中一家當地小店裡面,竟然吃到一股像是媽媽烹調的味道,於是好奇探問一下,原來小店的廚師正是安徽人,所以感覺好深刻。」自小由廣東菜與安徽菜陪伴成長的駱Sir,就算到外地工作,也不會因為口味而生出思鄉的情緒,然而,每次於外地工作回港,駱Sir例必來一碗「腩麵」安慰自己。
「我記得第一次北上工作回來,我乘坐早上七點左右的航班,十點幾回到香港立即返家放下行李,等麵店十一點開門就衝入去食牛腩麵!哈哈哈!其實國內都有許多廣東菜食,但我上去又不一定要食,反而回到香港就會想第一時間吃牛腩麵啦!」曾經深得駱Sir歡心的牛腩麵,近年已因為飲食習慣改變而少吃了,仍然不變的,是一份「惜食」的堅持。
後記──絕不沉悶的訪問
得悉網上節目《子程扮熟》訪問駱Sir駱應鈞,立即拜託主持人甄子程幫忙邀約飲食專訪,駱Sir亦爽快地一口答應。
終於,期待的日子到了,駱Sir很隨和,但亦隨即老實表明自己並非「識食」之人,因而替筆者擔心訪問內容令人感到沉悶。訪問完成之後,駱Sir笑問筆者:「是不是好悶呢?」當時,筆者搖頭表示一點亦不覺沉悶。
實話實說,駱Sir講飲食的確不會讓人感到「色香味美」,然而,他的訪問卻充滿著「昔日香港」的味道。非常榮幸得到這次訪問的機會,讓筆者可以用文字將這些珍貴的飲食文化記錄下來。
駱Sir,多謝您!
駱Sir接受網上節目《子程扮熟》訪問後,與主持人甄子程(右)合照。(攝影:V仔) |
搜食狂人呼籲:本文由人情味角度出發,與大家分享受訪者的飲食回憶及感覺,內容純屬個人主觀。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意見,歡迎到《搜食狂人》的Facebook粉絲專頁(網址:www.facebook.com/fooddiscuss.fans)留言。